“氦气荒”持续全球范围蔓延
发布时间:
2023-08-07 10:31
全球供应短缺,氦气成本大幅上升
供应商开始执行定量供应
MRI是磁共振成像的缩写。威斯康星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磁共振成像中心主任斯科特教授表示,磁共振成像是现代医学中很多东西的核心,它能够帮助医生诊断脑肿瘤、中风、脊髓损伤、肝脏疾病和癌症,其作用无可替代。
液氦的沸点约为零下268.9℃,是地球上可制造最低温度的主要冷媒。磁共振设备需要在极低的温度的环境下工作,磁共振成像的超导磁铁需要维持超低温,液氦作为冷却剂在磁共振成像磁铁内部泵送,使电流无阻力地传播。一台医疗用核磁共振设备内置腔体约可以灌装2000升的超低温液氦。没有液氦维持磁铁所需的超低温下,核磁共振设备就无法正常运行。
氦作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正在消耗,是天然气的伴生气。“氦气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放射学教授马赫什说。多年来,氦气一直是一种不稳定的商品。尤其是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联邦氦气储备量正在不断减少。
本来寄托这两年俄罗斯丰富的氦气资源能逐步供应市场来缓解氦气紧张的局势,然而因全球新冠疫情、俄乌战争、欧美对俄罗斯制裁,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AGPP)因发生起火事故艰辛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俄罗斯丰富的氦气资源只少量供应市场,没有缓解紧张的市场需求。
为了优先考虑医疗保健行业的使用,美国5大氦气供应商中有4家正在定量供应氦气,计划减少向不太重要的客户分配氦气。报道称,美国各大医院尚未取消患者的磁共振成像检查项目或是关停其机器。不过,氦气成本正在以医生们有目共睹的惊人速度上升——甚至上升高达30%以上。从长远期看氦气未来短缺趋势明显,以致磁共振成像医疗方案其未来充满未知。
美哈佛大学教授被迫暂停部分课题,或将推动研究人员技术创新
据悉,维持一台磁共振成像机器正常运作需要大约2000升液氦,因此需要供应商不断补充其蒸发的氦气。马赫什估计,一台磁共振成像机器在其使用寿命期间(约为12.8年)共计需要10000升液氦。2015年,美国大约有1.2万台磁共振成像机器,使磁共振成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氦气消费者之一,远超气球商店。相比之下,在梅西百货感恩节游行中悬挂所有拖拉机大小的气球消耗了大约40万立方英尺的氦气,将这些氦气转化为液氦,只能保持大约两台磁共振成像机器在其使用寿命内的运行。
通用电气和西门子已投入开发优化磁共振成像设备,降低液氦使用量,并开发无液氦核磁共振成像设备。西门子最近推出了一台只需要0.7升液氦的机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推出了一台号称“效率提升1.4倍”的机器。然而,市场并没有广泛接受这两项新技术机型,未被广泛应用。但暂时无法取代美国1.2万台磁共振成像机器的快速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医院仍在不断安装新的传统磁共振成像机器,以满足诊断需求。
据报道,今年夏天当氦气供应商开始定量配给氦气时,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雅各比和菲利普关闭了他们实验室大约一半的项目。此外,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报告称,其氦气供应商之一削减了他们包括医疗用途在内的一半配给。
“这种短缺促使我们想办法在没有液氦的条件下进行同样的实验。”雅各比说。报道称,这种迫不得已的创新可能会改变磁共振成像的未来。到那时,氦气也许不再是磁共振成像的必要条件。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